吴茱萸一般是在8-9月份果实成熟并且呈橙色的时候即可采收。采收时把果穗成串摘下,在阳光下晾晒,晾干之后揉去果柄并颠去杂质,并在通风处干燥储存。在采收的时候,不要损伤结果的枝条以免影响下一年吴茱萸的产量。
吴茱萸(学名pum,原名),别名吴萸、茶辣、漆辣子、臭辣子树、左力纯幽子、米辣子等。通常分大花吴茱萸、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等几个品种。小乔木或灌木,高3-5米,嫩枝暗紫红色,与嫩芽同被灰黄或红锈色绒毛,或疏短毛。生于平地至海拔1500米山地疏林或灌木丛中,多见于向阳坡地。各地有小或大量栽种。嫩果经泡制凉干后即是传统中药吴茱萸,简称吴萸,是苦味健胃剂和镇痛剂
挺管用的啊,基本上算是药到病除。除了止吐止泻,还散寒止痛,助阳等等功效呢。
春播在清明前后,但产量低,质量差,一般都不采用。秋播不能过早过迟,最早不能早于处暑;不然在当年冬季生长迅速,则将有多数植珠在第二年抽薹开花,其根不能作药用,但最迟不能迟于秋分;因秋分后雨量渐少,而气温转低,吴茱萸种子播后长久不能发芽,影响生长与产量,故应在8月上旬全9月初播种。
吴茱萸是苦味健胃剂和镇痛剂,别称吴萸、茶辣、漆辣子、臭辣子树、米辣子等,为芸香科吴茱萸属小乔木或灌木,秦岭以南各地有小或大量栽种,生于平地至海拔1500米山地疏林或灌木丛中,多见于向阳坡地,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吴茱萸的种植技术吧!
吴茱萸为传统常用中药。我国明代著名医药家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,吴茱萸能“开郁化滞,治吞酸,厥阴痰涎头痛,阴毒腹痛,疝气血痢,喉舌口疮”。研究表明,吴茱萸含挥发油,其主要成分为吴茱萸烯、吴茱萸内酯、吴茱萸内酯醇以及吴茱萸酸、吴茱萸苦素、吴茱萸碱、吴茱萸次碱等多种生物碱。吴茱萸属中医温里药,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扩张血管、增加血流量、降血压、改善微循环、溶栓、抗